首页

被女王调教

时间:2025-05-28 14:37:48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98277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台办:乐见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有所感有所得

“坐着火车游新疆·天山号” 高品质特色旅游列车由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打造,主打“车随人走,人玩车停”,线路串起乌鲁木齐、北屯、伊宁、吐鲁番、库车、阿克苏、喀什等疆内主要旅游城市,单趟旅程14天。

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罗崇创执行死刑

在秦皇岛角山景区,由7家俄罗斯旅行社组成的考察团,开启了今年的中国踩点之旅。他们登临长城,拍照记录,了解景点分布和服务设施保障情况,为之后带团来华旅行做好攻略。

高枕并非无忧 新研究显示使用过高枕头可能诱发自发性椎动脉夹层

“90后00后年轻人穿汉服,是传统文化回归的好信号。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接受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专访时曾表示,现在很多年轻人已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在杭州西湖、苏州园林等景点,能看到许多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穿汉服。

重庆:西部陆海新通道助绿色建材出口东盟国家

马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他和蒋澎龙是第一次交手,“他算我的前辈”,陈思羽也是非常优秀的乒乓球选手;还有庄智渊、林昀儒等台湾球员,“我们私下都是非常好的朋友。”

“对话孔子”百项文旅活动在济南府学文庙启动

从塞维利亚中文学校走出来的学生们去往世界各地,但心里满怀对学校的感情。“有一次我们学校组织去参观马德里大学,就是我们的毕业生在那里接待我们的。”刘阿赫说,“逢年过节,还有一些毕业生回来看望我们,给我们带了他们亲手做的礼物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